體能是由身體形態(tài),身體機能,身體素質(zhì)三大因素決定的。體能通過先天性遺傳和后天訓練所獲得,且隨著年齡增大,遺傳效應不斷減少,訓練效應不斷加強。體能也是所有項目的基礎,是競技能力的組成部分。而體能訓練的直接任務是根據(jù)各個項目競賽的需要,提高運動員的運動素質(zhì)。
體能訓練遵循的原則如下:
安全原則、漸進原則、持續(xù)原則、超負荷原則、負荷漸增原則、均衡發(fā)展原則、殊途同歸原則、效果效率并重原則、重視結(jié)果而非過程原則、精神技術(shù)體力與環(huán)境適應力同時訓練原則。
無論是基礎訓練還是功能性訓練,如過度講究理論,而實務上沒有考慮訓練的現(xiàn)實環(huán)境,再好理論也是無濟于事。而在訓練過程中若忽略訓練原則,則容易發(fā)生事倍功半,甚至選手受傷、疲勞(Fatigue)、過度負荷(Overload)等反效果,這是不可不知的。同樣在訓練之前也要熟知一些體能訓練技巧,便于高效率訓練,保護身體肌能。
那么如何高效率的進行訓練以及保護身體呢?這里有一些關于體能訓練的技巧。
以下面體能鍛煉種類舉例說明:
①3000米/5000米跑
總體要求
動作輕松自然,重心移動平衡,直線性、節(jié)奏性強,肌肉用力和放松交替能力好,做到動作既有實效性,又能節(jié)省能量的消耗。
a.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
起跑時,身體重心主要落在前腳上,身體保持穩(wěn)定姿勢,集中注意力聽槍聲。聽到槍聲或口令后,前腿用力蹬伸,兩臂配合腿部動作,快速用力向前后擺動,身體向前沖出。起跑后,上體保持前傾姿勢,蹬地前擺以及兩臂的擺動都應快速積極,逐漸加大步長和加快速度,隨著加速段的延長,上體逐漸抬起,跑向自己所需的戰(zhàn)術(shù)位置后,即轉(zhuǎn)入途中跑。
b.途中跑
頭部與脊柱成一直線,下頷微收,兩眼平視,頸部肌肉較放松,途中跑要盡量做到放松自然、步幅均勻、蹬擺結(jié)合、上體姿勢正直或稍前傾,頭部自然。兩手的擺臂動作,肘關節(jié)自然彎曲,以肩為軸,前后自然擺動。當擺動腿前擺到最高位置后,應積極下壓,膝部放松。途中跑是5000米和3000米跑的主要階段,掌握正確的途中跑技術(shù)具有重要意義。特別是注意著地緩沖,用全腳掌或前腳掌外側(cè)先著地,可減少地面對人體的沖擊,盡可能做到著地柔和有緩沖。著地不正確,加上在水泥路上或硬地上進行中長跑訓練,很容易產(chǎn)生脛骨骨膜炎或出現(xiàn)踝關節(jié)和腳背損傷。
c.終點跑
加快擺臂速度和步頻,以頑強意志,沖向終點。終點跑是臨近終點的一段加速跑??斓浇K點還有400米左右距離,要竭盡全力進行沖刺跑,一直跑過終點線。
②引體向上
總體要求
握杠:雙手正握杠,大拇指從杠面下方握杠,其余四指從上方握杠。
擺動:握杠后,擺動身體,首先往后小幅度屈膝,身體前后擺動。
拉杠:擺動到后方最高點時順勢屈膝,然后在順勢前擺的過程中,身體將要達到杠的正下方的時候,腿部急停,雙手在這個瞬間往上拉杠,使肘關節(jié)彎曲,將下巴高過杠面。
下杠及接下一個:下杠時雙臂緩慢彎曲,身體慢慢還原到啟動狀態(tài),然后順勢將雙膝蓋彎曲,再借力完成下一個動作。
注意:動作要盡量連貫。
③俯臥撐
總體要求
要做到俯臥撐的一個完美起始姿勢,身體必須保持從肩膀到腳踝成一條直線,雙臂應該放在胸部位置,兩手相距略寬于肩膀。這樣可以確保每個動作都能更有效鍛煉肱三頭肌。做俯臥撐時,應該用2到3秒時間來充分下降身體,最終胸部距離地面應該是2到3厘米距離左右;然后,要馬上用力撐起,回到起始位置。
a.訓練方法
一般情況下可以分兩種呼吸方式:
①一種是每次俯臥時吸氣(只能用鼻),撐時就呼氣(可以用鼻和口)。
②另外一種是做二次或者三次就做一次吸氣和吐氣。以自己感覺不到呼吸困難為準。注意每次只能用一種方式。
b.基本說明
①雙手支撐身體,雙臂垂直于地面,兩腿向身體后方伸展,依靠雙手和兩個腳的腳尖保持平衡,保持頭、脖子、后背、臀部以及雙腿在一條直線上,動作重點:全身挺直,平起平落。
②兩個肘部向身體外側(cè)彎曲,身體降低到基本靠近地板。收緊腹部,保持身體在一條直線上,持續(xù)一秒鐘,然后恢復原狀。
動作重點:全身挺直,平起平落。難點:屈肘推直。
轉(zhuǎn)載:國防生宣傳部